现代中小学教育

教改论坛

  • 青少年成长型思维的结构模型和运行机理

    蒋友梅;蒋友琴;

    青少年成长型思维有其内在逻辑和范畴体系,笔者认为反思性思维是青少年成长型思维的逻辑起点,这是由反思性思维的本质属性决定的。青少年成长型思维是包括思维内容、行动策略和思维品质的三维立体螺旋式结构,是内容、行动策略和品质交互作用的结果;青少年成长型思维结构模型具有合理性,它与青少年思维发展的特性,多元智能理论、交往行为理论相契合,具有动态灵活性、整体持续性和反馈生产性等特点。青少年成长型思维模型的运行机理需要成长型思维内部各个要素历经四个阶段,采用“包、超、导、复”四种矛盾形式互相转化,形成顿悟式学习机制达到思维突破和成长。

    2025年08期 v.41;No.378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K]
    [下载次数:7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论教育何以培养想象力——基于怀特海过程教育哲学的审思

    赵怡忻;张新海;

    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使其为创新提供不竭动力,为科学发展供给源泉,这是新时代的强烈呼唤。怀特海是20世纪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和教育学家,他以广博的视野和特有的洞察力构建了富有创造性的、充满真正智慧的和具有变革意义的过程教育哲学。过程教育哲学认为,教育的全部目的是培养人“活跃的智慧”,教育要给予学生自由和尊重;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生成过程,教育的内容应立足现在生活。基于怀特海的过程教育哲学反观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现状,发现功利主义的教学目的扼杀想象力的萌发、高度控制的教育过程制约想象力的发展、脱离生活的教育内容抑制想象力的合成以及角色定位偏失的教师阻碍想象力的创造。怀特海的过程教育哲学思想启示我们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应超越僵化理念,力求多元评价;把握教育过程,坚持因时而教;观照现实生活,激发首创精神;转变教师角色,提高教师素养。

    2025年08期 v.41;No.378 7-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教材分析

  • 新时代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循环教科书制度的构建与路径选择

    胡月;胡显强;

    循环教科书制度是我国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的产物,也是对“双碳”目标的践行。实践中,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循环教科书仍面临“学生文化需求致使循环教科书制度执行困难”“教师懒汉思维导致循环教科书制度落实不够”“学校有意忽视造成循环教科书制度难以推进”以及“地方管理缺位使得循环教科书制度落实受阻”等多重困境。为此,应以“新时代义务教育阶段循环教科书制度的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逻辑起点,从单一的理论探讨走向多维度分析,从精神、经济、实践三个维度共同架构,促进义务教育阶段循环教科书制度的构建。进而,以“强调公共参与,生成循环教科书制度情境”“提供多样资源,支持循环教科书制度内容”“转变教学模式,适应循环教科书制度执行”“规范配套措施,构建循环教科书制度环境”为路径,促使循环教科书制度的构建与完善。

    2025年08期 v.41;No.378 14-19+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视觉元素的小学数学教材呈现方式比较及设计建议

    哈雪卿;尚晓青;王思琪;

    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不仅影响学生对教材的兴趣,更影响他们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通过对比人教版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发现两版教材在概念凸显性、文字密度、排版一致性和图文融合性等方面共同构建了各具特色的视觉呈现方式与多样呈现效果。因此,结合视觉心理学原理,从色彩搭配、内容组织、图文结合以及结构布局等方面,为优化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提供改进策略,以期更加凸显数学教材的育人功能。

    2025年08期 v.41;No.378 20-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思政课教学

  • 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的因应之道

    张婕;

    在突出“一体化”构建过程中,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是增强大中小学思政课实效性的内在要求、延拓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现实路向。审视当下,思想认识“失位”引发的“求稳”之问、教学管理“失真”引发的“规范”之问、课程衔接“失序”引发的“延续”之问、能力素养“失衡”引发的“保障”之问、机制建构“失范”引发的“提质”之问是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需要克服的现实难题。为此,要在重新构设和凝练思路之中,从思想重视、模式优化、资源整合、评价规范、机制完善五个方面着手,综合“理论因应”与“实践因应”,共筑大中小学思政课实践教学一体化建设的因应之道。

    2025年08期 v.41;No.378 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5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现实难题与实践路径

    张慧;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是推进思政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对于推进思政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在协同育人过程中面临教师队伍协同性不足、教学内容融合度低、组织协调体系衔接性差及考核评价体系贯通力弱等难题。为解决这些问题,需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建立融合互促的教学内容体系,构建权责分明的组织协调体系,健全科学规范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这些举措推动协同育人提质增效,实现育人功能最大化,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有力保障。

    2025年08期 v.41;No.378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化学教学

  • 过氧化氢的内容研究、考查方式和复习教学策略

    程保权;欧阳志斌;邓霞;

    过氧化氢是高考化学试题中的“明星”物质。在研究现行三版普通高中化学教科书中有关H_2O_2的内容编写情况基础上,统计分析2017—2025年高考化学试题中有关H_2O_2的考查情况,在教考衔接理念的指引下,提出过氧化氢知识内容的复习教学策略,即专题复习过氧化氢的知识重点、专项突破过氧化氢的学习难点、专门进行过氧化氢实验探究的补偿性学习。

    2025年08期 v.41;No.378 40-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初中化学“酸碱盐专题复习”的项目式教学

    韩玉雯;王立;

    以“揭示管道疏通剂的奥秘”为主题,从生活实际问题出发,开展初中化学“酸碱盐”专题复习课。通过管道疏通剂成分预测、配制管道疏通剂、验证管道疏通剂成分、从多视角评价管道疏通剂4个项目子任务。通过对真实、复杂情境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科学探究意识与分析推理能力,有助于进一步发展“化学观念”“科学思维”等核心素养。

    2025年08期 v.41;No.378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8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综合实践活动

  • 基于劳动教育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李文刚;

    新时代背景下的劳动教育涵盖了真实而又综合的教育内容,倡导丰富多样的实践形式,注重课程组织的创新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兼具综合性和实践性,有力推动着劳动教育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本文按照“把握素养导向,搭建全学段课程架构;立足学生学情,细化分学段课程设计;落实综合素养,开展全方位课程评价”的课程实施路径,探索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统整设计,形成切实有效的育人策略。

    2025年08期 v.41;No.378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4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指向深度实践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任务设计

    徐瑰瑰;曹敏芳;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指向深度实践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任务设计应指向核心素养、基于真实情境、亲历活动全程、体现开放生成。本文结合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任务设计的困境,思考相应任务设计的策略,以期为提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深度实践提供借鉴。基于活动目标,设计指向素养发展的任务;基于理解体验,设计提高参与程度的任务;基于学生能力水平,设计综合能力进阶的任务。

    2025年08期 v.41;No.378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教师专业发展

  • 情感教育视域下教师对师生关系知觉的研究

    白胜南;李灿辉;孙珊;赵常辉;石凤雪;

    师生关系作为认知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纽带,直接决定着学校教育的质量。鉴于教师是师生关系的主导者,因而选取TALIS 2018的中国上海、日本、芬兰和加拿大阿尔伯塔数据,探究并分析教师对师生关系的知觉。结果显示:四个国家(地区)教师知觉的师生关系整体良好;四个国家(地区)教师知觉的师生关系存在差异;四个国家(地区)教师特征因素与师生关系存在部分相关,特别是发现中国上海教师教龄对师生关系有负向影响。本研究借助四种文化背景下教师对师生关系的评价,分析并尝试为我国中小学教师培训和教师自我发展提供实证支持。

    2025年08期 v.41;No.378 60-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4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中小学教师技术支持下的学情分析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我国东部10561名教师的调查

    张宁;杨现民;贾诗宇;

    技术支持下的学情分析是中小学教师必备的一项微能力。为了解我国中小学教师开展技术支持下的学情分析现状,对我国东部10 561名中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表明,教师对学情分析比较重视,能够积极地使用技术开展学情分析,但使用技术开展学情分析的意愿和实践存在“断裂”现象。在用技术开展学情分析的实践中,教师主要用简易的问卷调查类工具开展学情分析,学情数据不够多元深入。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对策建议:引入智能教育工具,助力精准化学情分析;开展渗透式信息化培训,提升教师数据素养;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学情分析研究氛围;建立学情数据库,精准把握学生发展规律。

    2025年08期 v.41;No.378 67-7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学校管理

  • 我国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若干问题及其对策——以江、浙、沪三地的部分乡村小规模学校改革发展为观照

    张松祥;张紫瑶;

    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小规模学校已经并必将会成为未来我国乡村学校的基本样态。最近十多年,学界对于此类学校的发展争论不断。主要包括活力不够桎梏下布局的“撤并与保留”、城乡一体化趋向下功能的“离农与为农”、发展共同体建构中模式的“内生与外援”、单班管理主导下教改的“优化与组合”、教师群体性“躺平”状态中管理的“自尊与规约”以及专项定向教师培训中机制的“职前与职后”等问题。基于此,着眼“为乡村学生提供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现实要求和成为乡村优质教育骨干力量的未来定位,以江、浙、沪地区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改革发展为主要观照,从观念、策略、机制等方面做出回答,为推动我国乡村小规模学校面向未来的优质发展提供路向。

    2025年08期 v.41;No.378 7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的发展现状——基于云南省S市2023年小学教育质量监测数据的实证考察

    刘梦琦;

    本研究基于云南省S市2023年小学教育质量监测数据,深入探究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的发展现状,包括学业成绩发展和关键因素的发展。研究发现: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与非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的学业表现差异显著;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底部学生比例较大,优秀水平学生比例较小;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不均衡性较为突出;两类学生在关键因素表现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显著性,这些关键因素对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的学业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建议抓住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样态特征,切实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建立乡村小规模学校的质量监测评价体系,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学生个体因素的培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2025年08期 v.41;No.378 78-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教育管理

  • “双减”背景下家校协同开展课后服务的困境与优化路径

    王珏;陆韵;

    家校协同是“双减”背景下课后服务提质增效的应然取向,然而实践中却存在着合作意识薄弱、互动机制有限、共享资源缺乏、沟通方式单一等问题。协同理论为构建家校协同开展课后服务的育人机制提供了凝聚共同愿景、共建协同机制、合力开发资源、创新沟通方式等方面的启示。因此,家校协同开展课后服务包含如下优化路径:树立宣传共育观念,形成家校课后服务的育人共识;构建创新性育人保障体系,健全家校课后服务的互动机制;合力开发共享育人资源,拓宽家校课后服务的资源渠道;利用信息网络搭建平台,实现家校课后服务的高效沟通。

    2025年08期 v.41;No.378 8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6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课后服务政策执行问题研究——基于霍恩-米特系统模型理论视角的分析

    韩鑫雨;

    课后服务政策是为了解决当前社会聚焦的义务教育学校下午“三点半”问题而产生的,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政策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诸如政策目标与标准泛化、资源配置不合理、执行方式不彻底、执行机构分裂、系统环境制约、执行者的价值取向存在偏差等问题亟待解决。本研究基于霍恩-米特系统模型理论的视角来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如:完善课后服务政策目标与标准,制定实施细则;保障资源合理配置;健全课后服务政策执行方式;提升执行机构执行力;优化系统环境,营造良好生态;推动课后服务政策执行者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2025年08期 v.41;No.378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5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