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小学教育

教改论坛

  • 论我国学校数字公民教育一体化体系的构建

    姜忠泰;王粲;李文莲;

    开展规范、系统的数字公民教育是数字时代教育体系面对的新任务。从数字公民素养的要求来看,目前我国学校的数字公民教育存在不足,不同学段有关数字素养教育的课程在培养目标与内容上缺乏一体化的设计,教学内容不全面,高等学校还存在数字教育与专业教育割裂等问题。数字素养的欠缺容易使学生在数字价值认知上产生一些偏误,并衍生异化行为,导致“虚拟”迷恋和对数字网络影响力的滥用;同时,还引发知识获取的“碎片化”和“快餐化”趋势。解决上述问题,需从加强顶层设计与政策指导、完善课程体系、加快成效评价体系构建、推动教育资源整合等多方面入手,构建起全过程、进阶式、一体化的数字公民教育体系。

    2025年09期 v.41;No.379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中小学专题教育实践逻辑:解答育人蓝图优化之问——以校园公益教育为例

    赵彦鹏;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首次提到专题教育,提出纲领性统整化实施要求,将其作为发展素质教育、培养时代新人的有机组成。中小学要从优化学校育人蓝图的逻辑视角审视专题教育,用实践回答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使其融入课程协同育人的现代学校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优势和突出的个体社会化育人功能,为学生发展现代公民素养和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打好基础。

    2025年09期 v.41;No.379 5-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8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教学新论

  • 以综合学习为支点撬动育人方式转变的实践探索

    脱中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变革。综合学习有力推进学校育人方式转变,对重塑育人生态发挥重大的作用。学校要围绕立德树人目标系统地构建、凝聚多方育人主体协力聚智、基于行动研究整校推进等策略进一步提升综合学习的育人功能,通过内容重组、学科融合、场域融通与协同共育四条路径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进而推动育人方式的系统性变革。

    2025年09期 v.41;No.379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5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运用“九环六步教学法”上好小学劳动课——以“称人结,学本领”一课为例

    彭正;张云;

    小学劳动课作为培养学生劳动素养的重要途径,如何上好这门课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本文旨在探讨如何运用“九环六步教学法”在小学劳动课中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以“称人结,学本领”一课为例,通过详细阐述九环和六步的实施过程,展示了该教学法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劳动精神方面的有效性。实践证明,“九环六步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为小学劳动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025年09期 v.41;No.379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3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数学研讨

  • 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的问题审视与路径优化

    覃万安;王梅;苟先碧;

    跨学科教学是高质量教学的必然选择。通过课堂观察和以“数学跨学科”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小学数学跨学科教学主要存在选用题材协同性不强、素材内容关联度泛化及教学互动方式固化等三方面问题。鉴于此,为突破数学跨学科教学的实践困境,保障数学跨学科教学的有效实施,需把握数学跨学科核心素养的内在要义、注重数学跨学科教学情境性创设、梳理数学与其他学科间的知识交融点和实施多样化评价。

    2025年09期 v.41;No.379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6K]
    [下载次数:5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网课背景下高中生数学学习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

    林玉玉;李清;袁晓娟;

    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是落实“双减”政策、适应中国教育“高负担、高质量”现状的必经之路和关键举措。为更好地了解网课背景下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自编量表,随机抽取676名高中生进行调查,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网课背景下高中生数学学习效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在网课背景下,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受到非智力因素、数学学习策略及教师的教学策略等多个因素的影响。按影响效果排序,从大到小依次为数学学习策略、数学教学过程、非智力因素。基于此,教师在数学网课教学过程中要优化网课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其数学学习策略水平。

    2025年09期 v.41;No.379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7K]
    [下载次数:3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英语教研

  • 我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高质量发展的路径研究——基于PISA2025英语评估框架中阅读素养的解读

    王娟涓;贺欢;叶子嘉;

    PISA测试作为极具国际影响力的大规模测评形式之一,拟在2025年将英语评估框架纳入其中。PISA2025英语评估框架中的阅读素养测评旨在增长知识、激发潜能、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社会活动。这一评估框架中的阅读评价以循证科学作为理论基础,体现出了文本特征的阶段化、文本词汇与语法的基础性、文本来源的多元化和阅读测评形式的综合化等特点。从该评价体系中可窥见国际上认可的高质量英语教学所应达到的标准,进而为提高我国初中英语阅读的教学质量提供新的思路和指南。具体而言,在教学资源上多方助力,成为高质量阅读的源头补给;在教学过程上最优护航,助力高质量阅读的实践落地;在教学评价上科学循证,提供高质量阅读的后发动力。

    2025年09期 v.41;No.379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下载次数:6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英语故事育人价值之探源与考量——以2013版PEP小学英语教材Story Time版块为例

    杨勇;

    故事作为人类社会文化历史演变历程中衍生的特有现象,具有重要的育人价值。本研究以“主题语境—故事内容—故事文化—育人目标”四位一体的T-C-C-G故事文本分析框架,对2013版人教社PEP小学英语教材Story Time版块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凸显四个主要问题,即故事内容维度不够广泛,故事模式层次过于狭窄,文化属类分配比例失调,故事内容过于强调知识复现。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认为在教学中应精选故事题材,促进优秀文化基因代际传承;丰富故事层级,拓宽国际视野;更新教学观念,重组故事文本;挖掘故事内涵,提升学科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2025年09期 v.41;No.379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2K]
    [下载次数:2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体育与健康

  • 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核心要义与实践路向

    袁鸿祥;

    学校体育的高质量发展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应然需求。通过课堂观察、实践反思与调研访谈发现,体育课程的“灵活性失衡”“递进性失配”“方向性失调”是影响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问题。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实施中需要落实“三个充分”、注重“三个突出”、做到“三个加强”,主要从课程结构的优化设计、“一主体+多融合”教学模式的深入实施、教学质量监管机制的建立健全等方面进行架构与实践探索。

    2025年09期 v.41;No.379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7K]
    [下载次数:2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大概念统摄下体育单元“教—学—评”一致性的构建与应用

    徐庆涛;赵明;

    大概念统摄下体育单元“教—学—评”一致性是以体育单元教学中的大概念为设计中心,以体育知识与技能的运用为组织核心,实现教与学、学与评、教与评的意义融贯。在教学实践中,以《篮球:三攻三防方法》单元教学为例,制定了大概念统摄下体育单元“教—学—评”一致性实践框架。即设计预期学习结果,基于运动项目特质提炼大概念,依据大概念确定证据可见的核心目标并将其层次化;围绕“知识线索—情境线索—问题线索—活动线索”架构相应的任务组链,同时开展具体的教学实施;最后围绕核心目标进行内嵌于学习过程的评价与反思。以期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内部各要素的整体协同,进而助推学生理解力的提升和核心素养的落实。

    2025年09期 v.41;No.379 49-54+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7K]
    [下载次数:1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科学探究

  • 指向科学思维发展的课堂问题链设计策略

    叶诗琦;翁庆双;

    教学中科学思维的发展程度决定了学习者对事物认识是否趋向于真实,而借助不同层次的课堂问题可使学习者的思维路径发展显性化,有助于判断学习者对事物的认识程度。课堂有效问题链的设计是推动科学思维发展、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提炼课堂问题设计策略可从三个维度入手:基于模型建构,搭建具象支架;基于推理论证,聚焦科学本质;基于创新思维,发展工程素养。指向科学思维的课堂有效问题链设计策略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方式,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

    2025年09期 v.41;No.379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4K]
    [下载次数:9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架构·解构·重构:初中科学项目式复习的模式与应用——以“自制家庭版简易灭火器”为例

    周建秋;

    项目式复习是学习内容结构化的重要方法,是复习课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架构项目式复习课的模式是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复习的关键,基于项目式复习的教学模式分为“架构学科知识”“解构核心知识应用领域”“重构项目式学习”三个过程。项目化复习课教学分为确定项目、项目设计、项目实施、成果展示、评价反思五个环节。以“自制家庭版简易灭火器”为例,阐述了指向核心素养的初中科学项目式复习的课堂教学过程。

    2025年09期 v.41;No.379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2K]
    [下载次数:5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教师专业发展

  • 农村义务教育高学历教师分布区域差异与形成机制

    罗贵明;邬美红;

    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农村义务教育高学历教师分布的区域差异与形成机制。结果发现,农村义务教育高学历教师分布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不同省份之间存在显著的省际差异,中西部省份明显低于京津沪和东部省份;人均GDP、城镇化率、教师人均工资和生均教育经费对农村义务教育高学历教师分布的区域差异产生了显著影响,地区经济基础、城乡一体化发展程度等与农村义务教育高学历教师分布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中西部省份需要重视农村义务教育高学历人才的引进,建立农村义务教育高学历教师的供给制度,鼓励农村义务教育教师在职提高自身学历,采取多种激励措施留住高学历教师。

    2025年09期 v.41;No.379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下载次数:5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农村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基于C市11117名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的调查与分析

    孟瑜;许甜;曾盼盼;

    随着社会发展,农村家长越来越关注子女教育,对农村教育质量有了更高的希冀,对农村教师专业能力也有了更高的期待。然而我们的调查发现:农村教师专业能力提升迟;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农村教师专业能力水平显著低于本科学历农村教师;非师范类专业农村教师专业能力水平显著低于师范类专业农村教师,其占比在逐年加大。造成这种专业能力发展问题的原因在于:常态化、高站位的专业引领指导明显少;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农村教师专项培养未跟进;师范教育优势没用足。建议通过多项对策,提高农村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水平。组建混合式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制订专项培养计划;提高师范类专业农村教师占比;帮助非师范类专业农村教师弥补专业能力发展“缺陷”。

    2025年09期 v.41;No.379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2K]
    [下载次数:21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学校管理

  • 普通高中校园空间建设:实践缘起、逻辑思考与行动路径——以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为例

    廖林春;王庆伟;杜妮香;

    在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普通高中在校园空间建设层面存在着“育人目标与现实需求、传统理念与现代技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等多层次的问题和挑战。四川省成都市石室中学通过梳理十年校园空间建设思路,提出了构建校园空间建设的三个阶段:基于特色发展的校园建设阶段、基于课程实施的场馆建设阶段和基于全域融通的空间建设阶段。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教育、空间和技术三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三场七空间”的学校空间建设思路,力图将优质基础条件惠及到每一位师生,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化,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5年09期 v.41;No.379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4K]
    [下载次数:8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场景革命:重构人与校园空间的深度链接

    许惠;

    如何建设校园场景,引导儿童与时间、空间、技术等进行深度链接,让校园空间的教育价值在真实的人与空间的互动中活化,是值得教育人思考的话题。本文探讨了场景革命在重构人与校园空间深度链接中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当前校园空间的现状与挑战,提出将场景创新作为解决方案,并详细阐述了功能重构、跨界融合、多重选择、与时俱进和万物共情等五大策略。以人为本,打造向往之地的学校。

    2025年09期 v.41;No.379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5K]
    [下载次数: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教育管理

  • 区域教育督导制度评估与结构模型建构——基于X市政府部门的调查分析

    程素萍;

    教育督导制度是我国基本教育管理制度。通过对X市各区教育督导委员会成员单位58名特约教育督导员开展问卷调查后发现:教育督导组织机构有效履行了教育督导职能,督学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教育督导过程科学合规。同时研究发现,存在根据区域教育发展需求确定适宜督导频次相对不足、教育督导方式不够优化、约谈通报等督导结果运用不足等问题。通过构建分析教育督导制度结构模型后发现,教育督导组织机构、督导意见书、整改复查、督导结果运用等因素均会影响教育督导制度结构的有效性;被督导方关于教育督导内容、督前准备与督导方关于督学队伍、督导方式的有效性水平分别制约着教育督导制度结构有效性水平的上下限。研究建议,分类探索区政府相关部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方式,公布教育督导报告促进职能履行;加强教育督导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机制建设,落地学校需求和重点问题;增强督学研究能力,注重评估监测机制建设,听取社会公众和相关行业协会意见。

    2025年09期 v.41;No.379 85-8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7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新高考政策下走班制的困境与对策——以北京市某普通高中学校为例

    王心仪;杨明全;

    2020年是北京市新高考制度实施的第一年,由于选科考试制度,学生的课表差异度大大增加,学校纷纷以走班制作为新高考政策下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走班制对教师素质和学生素质均要求较高,且新政策与新对策需要与实际情况进行一定时间的磨合,因此该样本学校的第一届走班制实践出现了许多问题。由于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开发者为教师,因此教师主体被选取作为调查对象,通过访谈方式调查研究一线教师在走班制中面对的困难,并针对具体问题给予可行性建议。

    2025年09期 v.41;No.379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下载次数:4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